设计思想
云原生的本质和最终效果
云计算本质上解决的是资源的自动化管理问题,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键在应用,云计算没有解决应用的管理问题,应用的管理和运维是难题,对人依赖度很高,云原生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应用的管理问题。
应用管理比资源管理复杂很多,涉及到应用开发、应用架构、应用交付和应用运维等应用层的管理,还要配合应用解决资源自动化管理问题,云原生本质就是解决应用的自动化管理问题。
从效果来看,云原生的最终目标是让开发者聚焦自己的业务,业务之外(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应用运维)的事情不用关心,只需要懂业务就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应用,并能按需交付客户。
应用抽象模型是云原生可落地的关键(实现思路)
云原生落地的难点在使用,如果能将云原生底层复杂的技术包装成开发者熟悉的应用层属性和动作,开发者就不用学习新的概念和技术;如果能将业务跟运维能力解耦,跟微服务框架解耦,就能实现开发者按需扩展运维能力和切换微服务框架,实现对业务按需赋能;如果能实现根据不同客户类型,自定义交付流程和自动化交付,就能大大降低交付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当以上三点都能解决,就可以让开发者聚焦在业务本身,业务之外的事情不用关心,有更多精力关注客户价值输出。
**基于以上思考,通过应用抽象模型是个解决思路,对应用整体进行包装和抽象,包含应用运行所需的全部运行定义,与底层技术和概念隔离。**向上用户不需要再学习和了解系统级概念和技术,应用内部把业务和扩展能力解耦,使用应用级概念开发和管理,需要扩展服务治理、运维、安全等能力时按需开启插件。向下则包装Kubernetes的概念和抽象,屏蔽掉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实现应用抽象模型可以运行在各类基础设施上。
应用抽象模版核心设计在三方面:
-
应用级抽象
-
架构充分解耦
-
使用应用模版交付